Aspoonaspossible

My photo
患上老人痴呆症之后,或者会忘记大部份的自己,所以我选择文字。

Tuesday, September 29, 2015

Hotel Transylvania 2缺了1的惊喜

记得在2012看完《Hotel Transylvania》之后,个人认为是Sony Pictures Animation最好的动画片!(本人一直都支持Dreamworks动画,近年转投Pixar怀抱)所以《Hotel Transylvania 2》自然成为其中一部超期待的动画作品,不过小失望而归。

第一集好是因为一切非常新鲜多元,鬼/妖怪多样化、人鬼河水不犯井水... 有好多枝节可以发挥。(最终人鬼两界互相了解,大团圆结局)


第二集的发展就不再拥有上述所提到的元素,故事重心也不在鬼酒店,而是吸血鬼Drac的女儿Mavis与人类Jonathan结婚之后生了小宝宝Dennis(很cute下),整部片子就是Drac如何激发Dennis的吸血鬼潜能...


《Hotel Transylvania 2》欠缺了够力的冲突,略为平淡;多了不少Adam Sandler风格的笑话,例如Jonathan妈妈介绍邻居给Mavis认识那些桥段,不好笑...(但是Adam Sandler为Drac配音真的出色)笑位还是有的啦~

整体上仍属可入场观赏作品,只是小朋友会比大人看得过瘾,所以一家人看是最适合的,小朋友开心不就是大人开心咯!


星星知我心:***
(不论1星/5星,绝对是个人观后感,促请亲身进戏院观赏)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15

我征服Everest啦!

登山对自己来说太远啦... 既然进戏院就可以将自己置身在世界第一高峰Everest的山顶(不用力不用气)看见绝世靓景,戏票前绝对超值(怕电影公司rugi呢)!


电影改编自1996年真人真事,两组人攀上Everest时遇上暴风雪... 据悉1996年是登山灾难的年份,所以有不少作家因应当年的事件推出过小说或影片(听闻有过人吃人的情节!)

至于2015年的这部《Everest》配合当今无所不能的特效技术,让整Everest更真实的呈现在观众眼前。起初都以为特效主宰一切,但制作团队真的非常有心思打造这部登山灾难片,所以台前幕后是有前往Everest和几个山脉进行实地拍摄;所以看的时候一切都非常真实(演员面临大风雪的情景会让你想从包包里把jacket拿出来,Cool Man~)

登上Everest之前都会在尼泊尔落脚,电影里有不少尼泊尔的画面,让大家可以更了解这个地方(大马有不少尼泊尔外劳,亲切感倍增)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坐上廉航飞往Kathmandu。

基本上登山的报名、需求、费用等细节都有出现在影片里(看完之后学会好多东西喔)


登山精神就是一旦踏出第一步就绝不退缩,不到山顶不为人!电影里面会看到一些队员抵达半山时明明身体状况负荷不来仍继续坚持(强韧个性);当然也有一面是不自量力(最终送命)这些现实面都有给拍出来。

好久没有一部有水准的灾难片,配乐非常带动、大风大雪岌岌可危;个人最喜欢的是没有英雄主义,写实(人定胜天就留给超级英雄电影)。

不过让我费解的是其中一幕Emily Watson为分割两地的老公老婆拉线,我不认为手机的声音可以传至Walkie咯,而且还听得一清二楚(这方面有点drama啦)



Monday, September 14, 2015

撑你

曾经听过对于一个人的真正支持,只需两个字“撑你”!

“撑你”前提
1.听完当事人说明事情因由/计划/决定,自己做好100分的聆听者
2.当事人尚未讲完,切勿插嘴
3.事件并非自杀自残/杀人放火/奸淫老嫩/打家劫舍或其它犯法及不道德事
4.当事人愿意一力承担所有后果

接着你只需说一句“撑你”就足够了!这两个字的威力非常强大,因为当事人知道自己要做的决定有人support,他就会猛力踩油,冲啊!(他把计划告诉你,就表示你对他很重要)

或许对于事件你有你的想法,你当然也被允许说出你的想法,但如果你最后坚持的是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别人跟从你的一套,请你千万别说“撑你”两个字,因为你会令当事人觉得无奈。(意见说一遍就够了,请相信对方有能力承担后果)

我相信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规划都有过三思,当向你提及的时候代表他欠缺的就是一股推动的力量,你给他“撑你”就足够了。(好多事你未必帮到手,但支持一定可以)

我要做老师(撑你);(真实声音)找很少钱的,又要被学生家长欺负。
我要买屋(撑你);(真实声音)你的薪水不是很多,加上现在楼价酱贵。
我要追求班长(撑你);(真实声音)人家喜欢有钱的,听说他有个另一半了。
我要做gym减肥(撑你);(真实声音)去gym要给会员费,在家做也一样。
我要辞职(撑你);(真实声音)忍下啦,现在很难找工的。
我要离婚(撑你);(真实声音)你觉得你的年纪还小咩?小孩子怎么办?
我要帮Bersih做义工(撑你);(真实声音)去都危险,你还做义工,他们够人的啦!

你身边有几个真正支持你的人?可以回顾过去看他们对你的真诚度,撑你!

PS: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支持,而不是更多的质疑;少说道理,多说撑你。

Thursday, September 3, 2015

电影与动画确实有差



入场前,我只看过电影版《进击的巨人》的Trailer,被个中的题材所吸引(虽然有点像Maze Runner的围墙里的生活,但起码有巨人吃人)就看你巨人怎么吃人!
  

看完电影的感觉:
1.巨人特效还可以,日本特色
2.小市镇盖得很漂亮,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有点浪费
3.人类与巨人的视觉对比怪怪,巨人感觉没有很巨(不close up是ok的)
4.剪接非常不干净,有一些多余的反应影响着节奏
5.做么人妻要发姣
6.日本没有俊男美女可以演Eren和Mikasa咩?(Armin还可以;Jean很样衰)
7.有很多围墙及该世界的规则搞不清楚

用了很长的时间熬过前半段之后,幸好换来最后20分钟的精彩厮杀!

我不相信这部2010年最top漫画是酱子的,于是用了4天追看25集动画版《进击的巨人》...

Ooi~ 差太远啦!


看完动画的感觉:
1.巨人的样子跟电影的没差太多,不过人家是有速度的
2.人物的背景明显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接受电影在故事上的修改)不过真的有必要将情愫加插在内咩?动画经历了这么多都没有拍拖!
3.Eren是因为妈妈被巨人杀死而痛恨巨人,里头也有叙述一些他与妈妈的相处;可是电影的部分却修改成Mikasa出场一下下(Eren又好像不太喜欢他)结果Mikasa死了以后Eren恨不得将巨人杀死的决心不成立,没有经历就说要报仇,难以被说服啦~
4.动画的重心是对付巨人,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拜托~ 没有摸胸的啦!)
5.撇除后来才出现的Levi,电影的重心人物有点偏离,那个吃马铃薯的女孩,在动画里戏份不算很多,明显是为了配合上映的电视剧而加强她的戏份。
6.动画在人类对抗巨人的时候更为有power,角色的特质鲜明;而电影里只看见新加入的Shikishima和Mikasa比较厉害,Armin我都不记得他有没有表现过自己
7.服装造型基本上电影都做得接近动画,值得表扬
8.总而言之,动画太好看了,也搞清楚电影版的种种谜团

电影片尾有预告下集Eren和Mikasa亲亲,我怕导演再加插“你不想跟人妻搞咩”的戏码,吃不消咧!(不过还是会看10月上映的下集啦)不过,最期待的仍是2016上映的动画版season2。

伴唱 It's My Life

中学学人夹band(基本上什么乐器都不会玩)所以队友就叫我唱!伴唱!(就是需要大合唱的时候就出声那种)

当时我们选唱了一首Bon Jovi的《It's My Life》,起初也不清楚Bon Jovi是何方神圣(人家的年代流行Boy Group的嘛)摇滚Band Sound较少接触,可是意想不到的大伙人在台上唱出那句it's my life就成了全场大合唱,整个学校礼堂的同学都跟着怒喊it's my life it's now or never I ain't gonna live forever...(当年学生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接着老师就捉紧机会,有什么活动在校园内进行或大人物到访都会叫我们表演一遍。


摇滚魅力Bon Jovi来马开唱啦!我依然是伴唱,但是主唱已经由我的肥仔同学换成真正的Bon Jovi,我要再high一次!

欢迎买票壮大我的半场团 www.ticketcharge.com.my

Monday, August 31, 2015

Malaysian就是一个平等的身份

记得这个独自行plan了许久,可是每一年都泡汤去不成,2015终于完成了!

选择清迈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1.从未去过;2.消费便宜,加上人老了专注力失调,没办法plan好好去那里看去那里玩,只是换了泰铢、收拾行装就出发!(有买了一本清迈旅游书啦)后来发现这种冒险才是最好的规划,no plan is good plan


去过清迈的朋友都热推SaturdaySunday Market(泰式pasar malam是也)Saturday Market比较像一条“胃食街”多以食物为主;而Sunday Market是我比较喜欢的(超级大)食物、衣服、鞋子、肥皂、手工艺品什么都有,同时也加插了一些艺术气息,记得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当地学生的“日本祭”活动,一堆人穿梭在人群里,身穿轻便和服举牌喊口号,感受到文化大解放。

日式Cosplay

现做现卖的手工艺品
想买的象画,最后没买

有没有留意到水龙头是没有接管的
想买的猫画,最后也是没买

突然而来的高歌起舞,犹如平时看到的广告一样
记得之前在曼谷看电影,开片前会有泰国国歌,全场观众不论海内外都站了起来,等国歌播放完毕才把屁股靠在椅子上。在Sunday Market我发现他们的电线杆有一些有扩音器,正当想着其用途的同时,傍晚6点钟国歌准时奏起;这是我第一次看的大场面,大大的Sunday Market静止了,原本走动着的人群仿如被点了穴,全都停留在原地(只有极少人拿手机出来拍)就连眼前正在收钱的小贩也停止做生意挺起胸膛竖立着,我想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人人安居乐业,买到穿吃到饱,国家爱人人,人人才会爱国家)

看过一篇文章写着“小偷如果可以跟你一样吃得温饱,有能力享受购物乐趣,你认为他还要偷东西吗?”

又看过一句话这么说“美国出生的人,不论黑白都一样叫做美国人”(不否认当地也种族歧视,但这问题全世界都有)

不论什么同胞的信仰及生活习惯你我照样尊重,我觉得生于马来西亚只得一个身份 – Malaysian

(其实最经常就是看见大人物在报章上分什么你的我的,这种所谓的大人物最应该用刑,掌嘴!)

Monday, August 24, 2015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Frequency

人与人沟通等于上一辈子的课,久久未能下课。

情人如若沟通不来,通常会用“性格不合”作为分手理由,相信这也是最常听到的分手理由第一名(本人也用过)

当你越渐成长之后,你会发现这藉口太烂了(自己用多都觉得闲)可是你仍不会承认是你自私才分手。

我相信有人是天作之合、天生一对、一看就知道是白头偕老;但我亦相信这是少数的。每一对情人总会吵架,种种生活琐碎事也有不协调的时候。

1:去一个地方用餐,你吃炒饭时不晓得咬到什么,弄断了半颗牙齿;对方却一直强调着饭炒得很硬。(你有没有关心过我的牙啊?)

2:水杯的水弄湿了自己,对方不断说着自己上星期去海滩时被水母咬的恐怖经历。(这是一杯热水咧!)

3:见对方凝视着电话,你问他是不是发生什么了?他回应“我电话快没有电了”(没有电你会死掉吗?)

同桌吃饭重点不一;问题在于“你有听见我在说话吗?”,这些相处小细节不排除导致小冷战、小吵架,甚至破口而出“分啦!性格不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的frequency,沟通的基本模式是speaker & listenerspeaker说故事,listener聆听,之后再将身份对调;listener听了speaker的故事再说出自己的观点。

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聆听,而聆听则需要调准对方的frequency才可听到他的故事。


你可能会说“我有为他调过了,但还是性格不合,分!”

喂~ 你不可能改变他,同样他也难以改变你,所以调frequency绝不是一次性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